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

2022-01-01 21:54:37 深圳旅游 711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位于 广东省 深圳市 南山区 深南大道9003号,  于1991年10月建成开放。  是中国第一个荟萃各民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园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占地20多万平方米,区内有27个村寨,是在中国民俗专家和各民族文化学者的指导下、保持少数民族风貌的原则上建造而成。中国民俗文化村以村寨为少数民族文化的播散地,通过民族风情展示与体验、民族歌舞表演、民间手工艺展示、大型民间节庆活动和高科技互动体验项目,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了中国各民族的民风民情和民俗文化。

2009年,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2010年,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被省民宗委评定为“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2011年11月22日,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360截图20220101215456523.jpg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 发展历史

1991年10月1日,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建成开放。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举行开业仪式,姬鹏飞、钱伟长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广东省、深圳市负责人、海外嘉宾1000多人出席开业仪式。

2003年1月1日,深圳锦绣中华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二园合一。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 建筑格局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 结构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占地20多万平方米,园区内有27个村寨,按1:1比例建成。   园区布局按功能要求,该园分入口区、景园区和管理区。

道路系统:道路分为三类。主要道路宽米考虑行驶电瓶车,为有特殊需要的游人代步,呈二个环状贯穿全园的主要景点。景点间游览路宽2.5米左右,便于游客自由地领略各民族的风情。此外,还设置了林间小路,或环水、或盘山,供游客漫步。

村寨的选择:中国拥有56个民族。本园由于受用地面积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各民族的民居一并建在园中。比较了各族的建筑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特色,选择了汉族、朝鲜族、维吾尔族、藏族、黎族、高山族、纳西族、白族、景颇族、哈尼族、傣族、佤族、侗族、苗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27个民族的民居。

村寨的布置:基本上按地区分类,如北京四合院、徽州民居和朝鲜族、维吾尔族等北方民居,布置在景园的东部;云贵一带少数民族的民居布置在西部;黎族和高山族民居,模拟其地理位置设计在景园的最南端滨海而建;其余则布置在中部。

聚落:将建筑造型、用材基本相似的民居适当集中,互为背景,形成聚落。例如云南的少数民族多集居在山区,而其建筑用材和造型有其内在的联系。因此将景颇大屋、佤族、哈尼族等民居依次建在园的西南部土山的山腰和山顶上。

街衙:徽州民居和土家族民居,采用了街衡式的布置。两条街建筑造型不同,规划手法各异。徽州为“ 旱街” ——建筑沿道路两侧排列;土家街为“ 水街” ——建筑沿河道两侧布置。这样既避免了两条街的雷同,又增添了水上游园的情趣。

村寨:依山傍水建村寨,是传统的聚居模式,也是现实村落环境的写真。园中的苗寨和侗寨便是依山傍水的村寨。

别业:为增强园林情趣,再现“ 曲径竹扉梅圃静,水映茅屋明月溪” 的环境气氛。将白族、纳西族以及摩梭人民居都以独门独院的形式,建于山脚下或溪流旁。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 特点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把中国各民族的居住形式、民俗风情荟集一堂,用来展示、传播文化片断,向华夏大地和五洲世界交流,使大众共享这几千年来中国各族人民创造的乡土文化,这是深圳“ 中国民俗文化村” 的构思的原点。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是中国有代表性的民族风情博物馆。景区内花团锦簇,绿树成荫,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是在中国民俗专家和各民族文化学者的指导下、保持少数民族风貌的原则上建造而成。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 主要景点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 综述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民俗村寨类景观有:石牌坊群、白寨、彝寨、独龙藤桥、拉祜寨、黎寨、土家族水上街市、风情河渡口、陕北窑洞、苗寨、侗寨、纳西寨、布依寨、瑶寨、壮寨、摩梭寨、傣寨、佤寨、哈尼寨、高山寨、景颇寨、藏族民居、维吾尔族民居、蒙古包、朝鲜族民居、水寨。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 蒙古包

蒙古包位于园区的东部  ,蒙古包是 蒙古族 的传统住房,特点是容易装拆搬迁。一座蒙古包只需两峰骆驼一辆牛车就可运走,两三个小时就可搭盖起来。蒙古包内使用面积大,空气能很好地流通,采光好,冬暖夏凉,遮风挡雨,适合牧民生活。蒙古包内右侧为家中长者的座位和睡觉的地方,左侧为一般家庭成员的座位和睡觉的地方。蒙古包的正中央有用来做饭和取暖的火炉,升火时,烟可从蒙古包顶的天窗排出。蒙古族的生活禁忌,就是烤火时不能用棍子在火盆内乱拨乱打,更不能在火上烤裤、鞋、袜等,因为这样做是对火神的不尊敬。蒙古包一般只供一夫一妻及其子女居住。家庭经济条件好或者人口多的,一家就有几个蒙古包 。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 壮寨

壮寨位于园区的西部  ,壮族民居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房屋一般称为“干栏房”,民俗村里的壮族民居就是典型的“干栏房”。“干栏房”历史悠久,具有适应南方山区地形和温湿气候的特点。“干栏房”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无遮拦或镶木条为墙,用来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有的还有阁楼和附属建筑,用以存放粮食和农具等物品。“干栏房”的阳台是姑娘们对情歌抛绣球的场所,堂屋是壮族人祭祖和招待客人的地方。壮家的神台是供奉祖先的地方,也是壮族人家中最尊严也是绝对不能触犯的地方。壮族的神台与其他民族的神台不一样,是一个箱形,看上去十分讲究。神台下面的两张椅子是壮族人家中长辈坐的,有男左女右的讲究,其他人不可随意坐。壮族民居的房间也有一定的讲究,背对神台左大右小,这个大小指的是辈份大小。左边是老人房,右边是壮家儿女的房间。壮家女儿的房间看来小巧玲珑,壮家姑娘经常坐在窗前绣制精美的绣球 。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 布依寨

布依寨位于园区的西部  ,布依族一般都居住在半山腰及河流边,民居依山傍水而建,因地而异,就地取材,利用木材和石头建房子,房顶上一般盖茅草或稻草,但大多数都用石板盖屋。贵州流行的“八大怪”之一就是布依族的“石头当瓦盖”,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一般“以木为架,石头为墙,石片为瓦”,特点是冬暖夏凉,隔热驱湿,不怕火灾。房屋一般是一开三间,中间是堂屋,两边是卧房,按左大右小排序,左边住老人,右边住年轻人。右边床前不远处一般设有火堂,用于冬天取暖、烤茶、聊天、家庭议事。布依族不在正屋的火堂煮饭、炒菜,厨房在靠正房的旁边搭一偏屋,在正房的墙上打一个四方形洞口,用于传递酒饭、碗筷。中堂是布依族敬奉祖先的地方。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 白寨

白寨位于园区的西部  , 白族 的住房多数为两层楼房,以三开间较为普遍,平面多采用“一正两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布局。白族民居注重照壁和门楼雕刻,院子宽大开阔,阳光充足;地面多用石板或印石拼花铺成,有的院子还砌有花台。畜圈和厨房一般与主房分开而建,有的建在主房两侧,有的建在主房对面或厢房里。白族房屋以座西朝东为正向,大门一般都在整栋建筑的左前方,都有门楼,多用砖头和石灰砌成“斗拱”,用木料作瓦檐的裙板和门楣的花饰,上面有简朴矫健的浮雕和彩画,有的人家还有“双龙抢宝”或“丹凤朝阳”之类的透雕。

白族人习惯住在楼下,楼下中央的房间叫堂屋,天井大,通风充足,是日常生活和接待客人的主要地点。堂屋左侧是新娘房,房里的桌子上有一个米斗,斗里有一把剪刀、一把尺子和一杆秤,表示新娘会量体裁衣,会精打细算,会做生意。堂屋右侧是老人房,供老人居住。楼上多用作储藏粮食,一般不住人;厨房常和卧室连在一起。高寒山区白族的住房,主要是单间或两间相连的“垛木房”,四壁全用圆木相扣堆垒而成。为了御寒,每家设有火塘,下支三脚架,供烧饭和取暖用 。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 佤寨

佤寨位于园区的西部  ,佤族村寨大多建在半山腰或山顶上,曾被称为“山地民族”。村寨一般有百户左右,大村寨有三、四百户,小村寨有二、三十户。住房因地而异,以竹楼为主,多为以草、竹、木为构成的“干栏”式建筑。竹楼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堆放柴木等杂物或饲养牲口,两层之间通过“楼梯”来沟通,楼梯伸向楼门之外的空间地带是晾晒物品的阳台。屋内陈设简单宽敞,必不可缺少的是一个主人使用的火塘,一个供祭祀用的火塘,和一个加热牲畜饲料的火塘。过去,祭祀和牲畜饲料加热的火塘是分开的,后来逐渐合为一体,这种变化反映了社会发展引起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 维吾尔族民居

维吾尔族民居位于园区的东部  , 维吾尔族 的民居建筑一般都是土木结构的平顶方形房子,居室前有较宽的前廊,临廊搭有葡萄架,葡萄架下宽敞的院子是人们乘凉和开展节日活动的地方。室内的墙壁上有大小不等的壁龛,主要用于存放生活用品。家里一般没有椅子,仅仅摆放圆形或长方形的矮桌子一张,在吃饭和接待客人的时候使用。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 土家族水上街市


土家族水上街市位于园区的中部  ,土家族的房屋建筑通常有“吊脚楼”、“转脚楼”。“吊脚楼”一般多为九柱落地,横梁对穿,它有防潮、防蛇和野兽的作用,被山区生活的土家人所喜爱。“转脚楼”就是楼上四面有走廊的房屋。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项目位于中国民俗文化村,占地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该项目以茶马古道历史文化为主题,以高科技手段为载体,是集民俗展示、风情表演、大型动感体验、主题餐饮商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休闲娱乐项目,是开业以来建设的第一个娱乐化主题片区,主要包括山地部落、茶马古镇、古道体验、傣寨风情等四大主题活动区。以历史文化为主题,通过民俗展示、风情表演、动感体验等手段,还原滇藏地区茶马古道部落的真实场景。

茶马古道项目一期“山地部落”位于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13175平方米,主要包括中国国内首家民俗互动数字影院—佤王府,独特佤族魅力风情秀,佤族、景颇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族民居展示、羌族碉楼群以及古老的羌族趣味游戏,复活茶马古道时期西南的民俗生活场景。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 开发建设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 基础建设

2011年元旦,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茶马古道项目一期“山地部落”启动,为游客提供参观、互动等多样化游乐服务。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 所获荣誉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等称号。

1994年,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2007年,国家民委确定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为“民族文化工作联系点”。

2009年,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2010年,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被省民宗委评定为“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2011年11月22日,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 文化活动

1996年5月9日,深圳市第二届“大鹏文艺奖”颁奖仪式在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中心剧场举行。该奖是深圳市最高的常设性文艺奖项,共评出1990~1995年文学等9个文艺门类的优秀作品116件。

1997年4月27日,“我们爱祖国,我们爱香港——粤港儿童大联欢”活动在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举行。

2008年11月22日,第二十届世界模特小姐国际总决赛在深圳民俗文化村举行。

2009年9月22日,祝福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圳各民族大联欢活动在深圳民俗文化村举行。

2011年9月29日,深圳市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20周年庆典,全市56个民族代表身穿民族服装欢聚深圳民俗文化村,时任深圳市市长许勤、副市长吴以环、广东省民宗委副主任李秀英等领导到贺,并与民族代表合影留念。时任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姚任同志参加了庆典。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 旅游信息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 开放时间

开园时间:平日9:00;国家法定节假日8:30。

闭园时间:22:30。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 票价信息

票种类型

价格

备注

全票

220元

不限

半票

110元

注:仅限1.2-1.5米小孩及65-70岁老人

可以预订(老人半票入园时需出示身份证)

套票

245元

注:官微门票+电瓶车+游览船

半票:身高1.2~1.5米的儿童65-69周岁老人(凭身份证),持有三级以上残疾证的残疾人、境外残疾人(凭残疾证),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七至十级残疾军人(凭残疾军人证)。

免票:身高1.2米以下儿童、70周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或护照),持一、二级伤残证明的残疾人(凭残疾证),一至六级的残疾军人(凭残疾军人证),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可免一位陪同。本人持深圳市老龄委颁发的《深圳市敬老优待证》与身份证同时使用。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 地理位置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位于 广东省 深圳市 南山区 深南大道9003号,  坐落在深圳湾北侧,东临微缩景园“锦绣中华” ,西端和侨城的“ 东方花园”别墅区接壤,用地平面呈拉开的“V ” 字形。

中国民俗文化村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 公共交通

公交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附近的公交站:锦绣中华(公交站),途径公交:深圳公交101路、113路、121路、123路、204路、209路、222路、223路、234路、245路、26路、301路、311路、323路、324路、328路、32路、365路、367路、373路、383路、390路、54路、54区间线、59路、79路、B603路、K123路、N5路、N6路、观光1路。

地铁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附近的地铁站:华侨城地铁站(D出口),途径地铁线:深圳地铁罗宝线(1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