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四大古墟是哪些,各有什么特色

2022-01-07 10:14:54 深圳旅游 6011

很多人可能并不理解“古墟”是什么意思?通俗理解就是传统的“墟市”,而这种“墟市”不是每天都开,摊位是临时的、商贩不是固定的、商品会因时而变,每到“墟期”,来到墟市交易的除当地商户外,还有周边乡村的村民和商贩。

观澜古墟

观澜古墟

观澜古墟,位于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街道新澜社区,东临观澜河.距今已有260多年历史.是深圳历史上仅存的“四大名墟”之一.260多年前,由于中原战乱,客家人迁入观澜,形成了墟市的雏形。由于观澜河上接宝安的石岩、龙华,下连东莞。观澜大街通往观澜河边,也就是当时的水路货运码头,周边客商乘舟前来交易,观澜古墟商铺日渐繁多。鼎盛时期的观澜古墟商铺林立,商贾云集,是当时惠东宝安地区最繁华的集市,号称“小香港”.


古墟建筑楼群主要建于清代中后期,由观澜大街、卖布街、龙岗顶街、新东街、东门街、西门街、南门街、立新巷等十几条街道和巷组成,占地6万平方米。据记载,鼎盛时期的观澜古墟每条街道在当时有不同功能分工。


深圳“四大名墟”中,观澜古墟是唯一一个没有被破坏,街道结构及建筑保持相对完好的古墟,堪称“深圳近代民俗文化第一街”,保留着浓郁的客家风情。


深圳墟

深圳墟


历史上“深圳墟”位于今日深圳东门一带的位置。


自明朝初年,今日深圳市罗湖区一带的蔡屋围、湖贝村、向西村、水贝村、黄贝岭村、罗湖村、笋岗村、布心村等村庄相继建成。之后陆续有外地人迁徙到了这些村庄所围绕的中心地带谋生并搭建屋寮栖居。到了明代中期,这些村的族人开始在村庄之间的地方建起集市,展开贸易活动,遂形成“深圳墟”,到了清末便发展成了深圳镇。


明清时期的深圳墟周边村庄密布,是新安县范围内颇为繁华的一个墟市。到了清末及民国时期,深圳墟处在当时深圳镇的重要地理方位上,紧挨深圳河,交通往来便利,商贸发达。当时的深圳镇涵盖了今日罗湖区的大部分区域。罗湖区则是深圳建市之后最早的城市中心,而古代的“深圳墟”则位于今天深圳市罗湖区东门一带的中心位置上。改革开放后深圳建市,罗湖区是当时的城市中心,而近代的深圳镇涵盖了今日罗湖区的大部分区域,深圳墟则位于今天深圳市罗湖区东门一带的中心位置上。

清平古墟

清平古墟

清平古镇距今200多年,历史文脉、遗留历史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富。


清平古墟是深圳四大古墟之一,是岭南地区客家民俗的遗存,也叫沙井古墟,位于宝安区沙井新桥街道桥头村,乘坐地铁11号线至沙井站D出口转B833路蚝乡中心路口下车,步行502米即到。


墟里有永兴桥,新桥粮仓,广安当铺等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和历史名墟!2010年被宝安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和墟

大约在1830年,清道光年间,为解决乡民走山路赶墟的不便,一位潘姓乡绅建议,在沙头角横头街一带开辟墟市。经各村首领组成的东和局会议研究,给墟市起了一个名称:东方和平市场,并确定农历的初一、初四、初七为墟日。从此,东和墟在横头街诞生。当时,东和墟是沙头角古镇热闹的地方。


当时东和墟的贸易量大得惊人,根据香港政府在1904年至1910年间的统计,一个月内会有两万人次运送200吨至250吨的货物,旺季时会增加到400吨。稍晚的调查显示,从沙头角到西部的道路上,平均每月会有75000人次运送900吨货物,在旺季时。


其后的历史,几乎每位中国人都了然于胸——战争、割地、勘界,沙头角被人为地一分为二。


“勘界的时候,我们也反抗过。”当地的老人们口耳相传。初勘界,东和墟被划到了英国一侧。乡民都不愿失去这个与大家生活密切相关的墟市,夜里偷偷地把勘界的小旗拔了出来,插到了一条干涸的河道上,那就是如今界碑走的路线。


东和墟留在“华界”继续繁荣,直至1937年被一场强台风摧毁。而立着界碑的河道两侧,则开始出现了店铺,做起了生意,慢慢地衍生为今天的中英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