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蚝博物馆

2021-12-29 13:57:52 深圳旅游 864

沙井蚝文化博物馆——千年蚝坊广场,由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建设,于2009年12月21日在宝安区第六届“ 沙井金蚝节 ”期间对外开放,蚝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博物馆全部由青砖砌成,顶部为实木框架结构,建造风格参照传统蚝乡民居。

沙井蚝博物馆 馆舍介绍

沙井蚝博物馆向人们展示千年金蚝的辉煌历史以及深厚、悠久的蚝业文化。该馆目前是全国最大的蚝文化博物馆。

沙井蚝博物馆 馆藏文物

为了使沙井蚝更具文化内涵,沙井蚝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沙井水产公司、沙井千年蚝坊公司积极筹备、

精心布置,将多年珍藏的百余件藏品全部陈列在博物馆内,供市民参观。展区分沙井蚝的发展、沙井蚝的加工与销售、沙井蚝大事记等部分。全方位地、图文并茂地展示沙井蚝文化的发展历程。沙井蚝的发展过程,从两宋时期开始介绍,经过元、明、清、民国时期,一直介绍到新中国成立至今。现当代蚝文化历史,又分建国初期、 人民公社 、改革开放时期几个部分。在改革开放时期的蚝业文化中,重点介绍了2000年以来的异地养蚝成就。

博物馆四周的靠墙设置玻璃柜,图文并茂、全方位地展示蚝民生产和生活习俗等实物以及当时从事蚝生产所需的各类证件。在博物馆的中央,还有长11米、宽2米的浮雕“蚝韵”,将蚝生产习俗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沙井蚝博物馆

沙井蚝博物馆 发展历史

据了解,沙井的蚝民主要是南宋理学家陈朝举的后代。当时陈朝举被金兵追杀举家南迁,辗转来到宝安县沙井一带。清乾隆年间,朝廷取消盐场,以陈姓为主的沙井盐民利用石头、瓦片等养蚝,发展成沙井 蚝业。蚝田最初在龙穴洲的附近,后来又一度发展到沙井及其周边的福永、黄田、前海、后海和香港流浮山一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沙井蚝业逐步形成了打山口、流水定作息、集体协作等生产习俗和蚝壳砌墙、上香礼拜天后的生活习俗,有一整套成熟的养殖和加工技术,形成了种蚝、列蚝、搬蚝、散蚝、开蚝等传统工序。沙井人由于代代养蚝、制蚝、品蚝,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蚝文化”。北宋梅尧臣曾写下“薄宦游海乡,雅闻归靖蚝”的诗句,其中的归靖蚝就是沙井蚝,这也是我国人工养蚝历史最早的记载。时至清代,沙井开始形成养蚝产业,清初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曾记载,“冬月珍珠蚝更多,渔姑争唱打蚝歌。纷纷龙穴洲边去,丰湿云鬟在白波。”形象地描述了当时海边打蚝的情景。沙井蚝作为特色产品,承载了沙井千年的蚝文化,体现了沙井丰富、悠久的历史。

穿过沙井大街,来到了沙井蚝博物馆,一栋墙壁由蚝壳堆积而成的建筑呈现眼前,“千年蚝坊”的大字赫然醒目,“沙井蚝博物馆”的牌匾也随之映入眼帘。据介绍,这里也是 深圳市沙井中学 以及沙井蚝业小学的爱国教育基地。 进入博物馆,在左边的墙上,一张发黄奖状吸引了记者的眼球。这是1958年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发奖给 农业社会主义 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宝安县沙井蚝业生产合作社的国务院奖状。“沙井的光荣奖状得来不易,在奖状背后的悠长岁月里,经过刻苦勤劳、艰辛奋斗创出品牌的沙井蚝驰名中外的美誉受之无愧……”奖状简介上如是写道。

沙井蚝博物馆 地理位置

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交通便利,海陆空四通八达。深圳国际机场距沙井仅8公里;广深公路和广深珠高速公路横贯街道内并设有中转站,由街道内通往广深公路的三条25米宽标准水泥路畅通无阻,环镇路和连接各居委会的水泥路宽阔平坦;建有250吨级码头,水路可直达深圳、蛇口、珠海、中山、广州及港澳地区,当天即可往返。

沙井蚝博物馆 蚝塘的最后坚守者

说到沙井蚝博物馆,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蚝博物馆就是他这样一个普通执着的蚝民一手策划建成的。他被人称为“蚝痴”,也是最后一个坚守沙井蚝塘的蚝民,他就是陈植开。陈植开是沙井街道蚝四社区居民,他另一个头衔是 深圳市千年蚝业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 陈植开告诉记者,他15岁开始在沙井一带养蚝,“每年5月下蚝苗,8月积肥,10月收蚝,看到养得肥肥的蚝,我就开心得不得了”。几十年来,他为蚝付出了很多心血。“我不能让沙井蚝在我们这一代消失,而是要把它传承下去,把沙井蚝和蚝产品发展壮大。”陈植开告诉记者,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令他高兴的是,在沙井街道办的帮助下,他的梦得以成真。2009年他注册成立了深圳市千年蚝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过他的苦心经营,沙井第一家蚝产品无尘加工车间建成投产,沙井有了先进的蚝产品化验室,第一间防污染蚝豉风干玻璃房建成使用……

为了让后代都了解蚝文化以及沙井蚝的辉煌历史,陈植开在去年十月有了建蚝博物馆的想法,这个想法也得到了沙井街道办的大力支持。“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整理材料,搜集过去的生产用具……一直很忙很忙,但是再辛苦我也觉得是值得的。”陈植开说到蚝博物馆,脸上也绽开了笑容。

陈植开告诉记者,他在广东台山、汕尾等地建立了完整的沙井蚝养殖基地。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传统农业淡出及周边水域污染,沙井蚝业生产日渐式微。从1983年起,经过多次实地考察,沙井蚝民开始走出去异地养蚝,先后在阳江、台山、惠东沿海建立了养殖基地。虽然沙井失去了养殖优势,但是执着如陈植开的蚝民总是想尽各种办法,让养蚝在异地开花,保留住沙井蚝的这种“文化精神”,让这种“蚝文化”不断传承。

“听说政府在努力改善环境,让沙井蚝养殖基地再次回到深圳。我们都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陈植开最后说道。